x
Media

锐仕方达创始人讲述知春路上的创业故事-《创业家》

锐仕方达猎头 媒体报道 2013年10月15日

         锐仕方达创始人黄小平亲口讲述自己在北京知春路上的创业故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--《创业家》杂志叶静采编和整理

 

口述/锐仕方达猎头公司创始人 黄小平

锐仕方达是成立于2008年5月的猎头公司,目前专职猎头团队超过200人。其创始人黄小平是猎聘网联合创始人,更早前他曾创办过分类信息网站。

 

我与知春路

        当时我刚按揭买房买车,根本就没钱创业,于是从渣打银行贷了4万块,那位女同事也出了4万块,锐仕方达公司就这样成立了。办公地点在豪景大厦。

 

        2003年,我揣着2000元退伍费,来到北京,目的地是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。2004年,在人大的网吧里我知道了qq,学会了智能拼音打字。那时,人大和北大不时有关于互联网的讲座,我经常去听。他们说互联网能赚钱,可以一夜暴富。年轻人听了谁不动心?那就学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住双榆树,靠近四通利方,床位费每个月200块。租房给我的二房东后来成了我的女朋友,我们同一个学院,她比我高一级,家境稍好,有一台电脑。我疯狂地迷上了互联网,开始自学各种编程及软件,制作网页,每天只睡两个小时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互联网上有很多好东西,既能学到很多实用技能,比如太平洋电脑网(边栏1)、洪恩教育(边栏2)等,都是免费的;又能学到商业运营及怎么赚钱,比如斗牛士(Donews)网站,当时汇集了很多知名互联网写手,是互联网的风向标。我几乎看完了上面的每一篇文章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。后来我自己也申请开通了专栏。那时专栏审核很严格,全凭作者实力,有点价值才能通过。我的一些文章还受到了欢迎。我从没见过刘韧(Donews创始人),但我觉得他对互联网有很大贡献,斗牛士应该培养了不少互联网人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就这样一边学一边用,我上道了。2005年,我和北大的两个老乡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分类信息网站,类似58、赶集,但只专注于校园,以北大、人大、清华三所高校为主,做分类小广告。学校里常见的广告需求包括租房、教育、二手物品买卖及交友等,我们做了半年时间,没有赚到钱,加上没资金支持,后来放弃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之后,我给另一家分类信息网站——58的创始人姚劲波写了封邮件,希望加盟这家看起来更有前景的互联网公司。邮件发出后两小时,收到了姚劲波的回邮,我们约在了网银大厦旁的上岛咖啡。58在网银大厦,我住双榆树,骑自行车不过5分钟。当晚我们聊到了11点,很投缘。那间咖啡馆,那些年里经常有很多年轻的互联网人在里面探讨未来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那天是周五,接下来周一我就到58上班,做产品经理。当时的58好像只有8个人,我的月薪2000块。那两年分类信息网站很火,估计有几千上万家,58、赶集、客齐集(后来的百姓网)、站台等公司都已出现,各大门户网站也在做。大家都觉得分类信息网站门槛低,又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实惠,肯定有很大的前景,而且已有国外的成功样板。我当时也这么深信,但后来99%的分类信息网站都死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在58,我的工作一直很顺利。我得到了姚劲波的信任,开始有机会和大家一起琢磨未来,还不时负责新人的招聘。某天,姚总问我女朋友做什么,我说猎头。2006年,姚劲波出资成立猎头网(即现在的猎聘网),我和女朋友成为了这家公司最早的员工。她负责线下,我负责线上。我的职位是COO,但当时公司没有CEO,我定期给姚总汇报工作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虽然离开了58,但因为姚总,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58的人。猎头生意不同于分类信息,但对我来说都是互联网,都是姚总的项目,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,只要不违法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猎头网的办公地点在世纪科贸大厦,靠近知春路。但58搬家了,去了海淀图书城。再之后,58又几经搬迁,原因之一是地方不够用了。到猎头网后,我们开始为这家公司寻找方向。姚总擅长线上,我之前熟悉的也是互联网,但猎头是一个对人依赖性很高的行业,要做好线下,这是姚总所不擅长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事后看,当时的确没有公司能够同时把线下、线上做好,智联招聘、51job等网站基本上都砍掉了猎头部,包括猎聘网也基本砍掉了猎头部。为什么?因为专注,每个公司的精力有限。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模式,那段时间,猎头网一直没有真正做起来。

 

        2008年,我媳妇决定和一个关系好的女同事一起创业,重新组建一家猎头公司。她让我跟她一起创业,起初我不愿意,我的专长和兴趣都在互联网,并不想做线下。但媳妇坚持,要么创业要么散伙。最后我决定创业。姚劲波把一个事交给我,而我却失信中途走了,觉得很对不起他。我很感激姚总,他亲自带过我,从零开始手把手教,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当时我刚按揭买房买车,根本就没钱创业,于是从渣打银行贷了4万块,那位女同事也出了4万块,锐仕方达公司就这样成立了。办公地点在豪景大厦,IBM一个前高管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,租了一个挺大的办公室,他将其中的100平米转租给我们,每个月租金不到8000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创业不到三个月,就遭遇了美国金融危机,外企等大公司停止招聘,行业骤然跌至冰点。我们下决心转型,只做民营企业,只关注二三线城市。当时房地产依然很火,找到了这波房地产客户,公司就好起来。后来我们又抓住了制造业客户,这些转型让公司生存了下来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虽然猎头公司偏线下,但互联网线上技术的运用对于公司发展功不可没。比如从2010年到现在,我们完全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营销、员工管理、业务流程控制。我们自己开发了信息平台,我做产品出身,懂得客户等各方的需求。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,极大地提升了锐仕方达的运营效率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锐仕方达成立前两年,我还经常参加一些互联网聚会,梦想有机会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。我用业余时间做了7、8家个人网站,没有一个成功,后来都关了。现在互联网公司对资金、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,已经不适合个人创业了。2010年8月后我开始把所有精力全部转到锐仕方达公司来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那一年,我们和那位女同事也散伙了。她注册了另一家猎头公司,试图将公司客户倒入她的那家公司。我们花费了40万从她手中买回了那40%的股份。之后,公司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。2010年公司营收大约300多万,2011年1000多万,2012年2000多万,今年预计会在4000万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农村出身,高中毕业,没好好念过书,来北京说白了就是为赚钱。这辈子我非常有幸遇到了互联网,它让我的人生开始有意思,否则的话不知道干啥。在北京没学历、没背景,又能干啥?但互联网不需要学历,它只需要你有聪明才智、有想法、有执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,全靠一腔热血。80后这帮人赶上这个时代,有想法就去干,没准儿就有结果。就是这样的。

 

知春路创业的理由

1、互联网人的居住习惯:凡是喜欢互联网的人就没有离开中关村附近的。你要是去别的地创业的话,都觉得不好招人。

 

2、氛围特别好:学校、咖啡厅里都在谈互联网创业。知春路的上岛咖啡等地聚集着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,天天都在讲将互联网;李开复等很多互联网知名人士及老板也喜欢去一些学校讲未来趋势。